化学与粘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过刊查询

2020年02期

  • 环氧化木质素改性环氧树脂的性能研究

    陈冰玉;王洛晴;徐钰淑;刘悦;冯淞;王雨佳;邸明伟;孔宪志

    77-80+102

    将玉米秸秆木质素环氧化后用于环氧树脂的共混改性。借助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镜观测、红外光谱分析和动态力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环氧化木质素在聚乙二醇助溶作用下对环氧树脂/聚酰胺体系力学性能、微观相容性、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氧化木质素与环氧树脂/聚酰胺体系的相容性较佳,能够参与并促进环氧树脂的固化,并可与聚乙二醇协同增韧环氧树脂。随着环氧化木质素添加量的增加,环氧树脂固化物的抗弯强度、抗冲击强度、储能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环氧化木质素添加量为8%时,环氧树脂固化物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提升较大。

  • 叠氮基与炔基发生的点击化学反应对水分不敏感且与高能氧化剂二硝酰胺铵(ADN)相容性好,已成为固体推进剂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采用低熔点的环己烷二甲酸丙炔醇酯(BPHA)为炔基固化剂,与叠氮胶粘剂3,3’-双(叠氮甲基环氧丁烷)四氢呋喃共聚醚(BAMO-THF)通过点击化学反应制备了三唑交联弹性体,采用红外光谱对比研究了交联反应前后特征官能团的变化,通过实时红外法研究了叠氮胶粘剂BAMO-THF与BPHA反应的固化反应动力学。BAMO-THF与BPHA固化反应的活化能、指前因子和动力学方程为分别为84.5k J·mol-1,6.1×1012s-1和dα/dt=6.1×1012exp(10164/T)(1-α)。

  • 正交设计优化银杏叶中4种活性成分综合提取工艺

    曹春月;陈前袆;王黔阳;何珺

    84-87

    研究银杏叶中黄酮、内酯、绿原酸、莽草酸4种活性成分综合提取工艺参数。采用正交试验,以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对银杏叶中黄酮、内酯、莽草酸、绿原酸4种成分进行提取,筛选出最优提取工艺。最优工艺:料液比1∶15、醇浓度70%、提取时间2h、提取温度50℃。此综合提取工艺重复性好,能同时有效提取银杏叶中黄酮、内酯、绿原酸、莽草酸4种活性成分,对银杏叶综合利用具有参考意义。

  • 三七皂苷R1-PLGA纳米微球的制备及优化研究

    杨丹;姜岚;黄娟;陈晓莉;杨娇娜

    88-91+95

    应用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de-co-glycolide),PLGA]作为成膜材料包载三七皂苷R1制备纳米微球并寻求最优制备条件。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纳米微球,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包封率及粒径。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影响包封率及粒径的因素分别进行五因素四水平正交实验。在PLGA浓度10mg/m L,内水相∶油相体积比为3∶10,外水相与初乳体积比为10∶1,第一次超声乳化时间10s,第二次超声乳化时间90s的条件下制备的微球包封率最为理想。若要获得最小粒径,则优化实验条件为:PLGA浓度20mg/m L,内水相∶油相体积比为2∶5,外水相与初乳体积比为2∶1,第一次超声乳化时间10s,第二次超声乳化时间120s。以PLGA为外壳材料可制备携三七皂苷R1纳米微球,并能获得其包封率及粒径制备的最优化条件。

  • 一种耐高温高韧性环氧胶粘剂性能研究

    徐双双;常健;耿琼;王超;郭安儒

    92-95

    为了进一步提高环氧胶粘剂的高温粘接强度和韧性,采用了一种新型固化剂DAMP与环氧胶粘剂配合使用,其结构中的脂肪环和醚链赋予环氧胶粘剂体系(DPE51胶)优异的耐高温性能和韧性。经测试,DPE51胶的固化放热峰在40℃左右,能够实现室温固化,室温下的凝胶时间达3h以上。固化物起始热分解温度达360℃,最大热失重速率对应温度为385℃,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室温拉剪强度达12MPa以上,150℃和200℃下的拉剪强度均保持在1.5MPa以上。DPE51胶的拉伸强度均在10MPa以上,断裂伸长率达到72%以上,在-40℃下,DPE51胶的断裂伸长率仍保持为3.9%,韧性优异。DPE51胶是一种高温粘接性能和韧性俱佳的高性能胶粘剂,有望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应用。

  • 无机填料对环氧树脂胶粘剂的粘接性能的影响

    陈泽明;宁志强;曹先启;李博弘;贾晓莹;李永河;王超

    96-98+119

    选取了硅微粉、Al2O3、莫来石、氮化硼、滑石粉、云母、Si O2等无机填料作为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的组分,讨论了不同类别的填料及用量对改性环氧树脂粘接强度和粘接界面的影响。每种无机填料对于粘接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粘接强度随着填料用量的增加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15份Al2O3的提高效果最佳,剪切强度和剥离强度分别可以达到22.42MPa和12.84N/cm。

  • 硫酸亚铁催化马来酸酐改性汉麻秆芯粉的研究

    屈晓玲;姜振生;王世生;赵春山;任媛媛;李东平

    99-102

    由于植物纤维具有较强的表面化学极性和亲水性,而高分子树脂基体的化学极性小,所以两者之间的界面结合较差,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低。这些问题极大地阻碍了植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因此,为了提高界面相容性,要对植物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利用马来酸酐对汉麻秆芯粉进行改性,并对改性后的汉麻秆芯粉进行了转化率、红外光谱、亲疏水性、扫描电镜测试。分析结果表明,1%硫酸亚铁溶液,30%马来酸酐溶液改性的汉麻秆芯粉改性效果最好。马来酸酐改性后的汉麻秆芯粉体表面粗糙且相互缠结,亲水性明显下降。

  • 为研究石墨烯在复合材料中的潜在价值,以石墨烯的特有属性为依据,通过在真空密闭环境中离心分散制得目标溶液,将混合溶液在高温环境中活化氢键,制得石墨烯-聚酯丙基复合材料薄膜,根据不同复合材料的石墨烯添加量,分析了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疏水性和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当石墨烯添加量为92%时,有助于增强材料的弹性模量;当石墨烯添加量为3%时,降低了材料的疏水性,石墨烯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大幅提升,为复合材料推广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双萘基蒽的合成及表征

    杨杰;吕宏飞;吴绵园;梅立鑫;刘洋;李猛;徐虹;李淑辉

    106-108+139

    采用蒽,9-溴蒽,1-萘硼酸,2-萘硼酸为原料,NBS为溴化试剂,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制备出9,10-二(1-萘基)蒽(α-ADN)、9,10-二(2-萘基)蒽(β-ADN)及9-(1-萘基)-10-(2-萘基)蒽(α,β-ADN),收率分别为96.10%、97.82%和95.60%,液相色谱检测纯度均98%以上,通过红外光谱对其主体骨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进行了紫外吸收表征,表明三种ADN有2个吸收带,其中E带有2个吸收峰,波长分别为232nm、259~264nm;B带有3个吸收峰,其波长分别在359nm、377nm、398nm附近。通过热重分析表明三种ADN结构的化合物均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 荧光探针法研究芦丁与DNA的相互作用

    乔春玉;张重越;闫鹏;朱传勇

    109-112

    探讨了芦丁与DNA相互作用的机理,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黏度等方法,研究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确定了其结合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芦丁与DNA结合后紫外吸收峰发生了变化,并且产生了荧光猝灭现象。通过熔点曲线,黏度测试进一步验证了芦丁与DNA的结合机理,最终确定了二者的结合方式是嵌入式结合。

  • 改性环氧丙烯酸胶的制备及其电阻稳定性的研究

    杨育其;陈炳耀;彭小琴;全文高

    113-116

    以环氧丙烯酸树脂作为基体,用片状和球状银包铜粉作为导电填料进行树脂填充,无水乙醇作为溶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作为增韧剂、二乙烯三胺和三乙烯四胺作为固化剂来制备银包铜粉改性环氧丙烯酸胶粘剂。通过对固化剂掺入量、固化剂的类别、银包铜粉的种类的改变,研究导电胶粘剂的体积电阻率的变化,从中取得制备电阻率最低的导电胶配方。

  • 聚氨酯底涂剂的研究及制备

    龚洪洋;陆瑜翀;陈淼;吕亚真;冯培

    117-119

    聚氨酯胶粘剂虽然应用广泛,但是对于多种基材的粘接效果并不好。用自制的粘接促进剂、色浆、预聚体1以及市场采购的预聚体2制备聚氨酯底涂剂,分别研究了粘接促进剂、色浆、预聚体2用量对底涂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过量的粘接促进剂不利于胶体与底涂之间的粘接,预聚体2用量较多时不利于底涂剂与玻璃的粘接,过多的色浆用量对底涂剂与玻璃间的粘接不利。确定的最佳用量为:4g粘接促进剂、18g预聚体2、6g色浆,所制备的聚氨酯底涂剂涂覆效果好,与聚氨酯粘接胶复配性好。

  • 炭气凝胶复合材料及其衍生物的研究现状及应用进展

    张海礁;吴岩;周长海;仇兆忠;郭帅;张昊;刘鑫博

    120-125

    炭气凝胶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多孔炭材料,它不仅具有气凝胶材料的多孔、轻质、高比表面积和低密度等特性,同时具有炭材料的耐热、导电和耐腐蚀等优点,是近年材料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同时,以炭气凝胶材料为基体的衍生物及其复合材料赋予了炭气凝胶新的功能与用途。概述了炭气凝胶复合材料及其衍生物在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综合分析了炭气凝胶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发展方向与前景进行了展望。

  • 液体有机氢载体脱氢反应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陈晓敏;冯兆路;白雪峰

    126-130+143

    液体有机氢载体(LOHC)脱氢反应是LOHC储氢过程的关键反应。为氢燃料电池汽车供氢,不仅要求在常压下能以较低的温度完成氢气的释放,而且还需满足氢燃料电池对供氢速度的需求,LOHC脱氢催化剂是实现该过程的关键。综述了近年来LOHC催化脱氢反应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 双马来酰亚胺/氰酸酯共混树脂体系研究进展

    朱小蒙;付刚;汪可夫;高堂铃;王冠;吴健伟;匡弘;付春明

    131-136+147

    双马来酰亚胺/氰酸酯共混树脂体系综合了双马来酰亚胺、氰酸酯的优良特性,呈现出较低的介电常数和损耗因子、低吸水率、高耐温性等特点,因此用途广泛。综述了双马来酰亚胺/氰酸酯共混树脂体系固化机理及改性研究进展。

  • 从提高压缩强度、降低吸水率、降低密度三个方面对国内空心玻璃微珠/环氧树脂基固体浮力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空心玻璃微珠/环氧树脂基固体浮力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聚丙烯挤压机出现造粒质量缺陷时,不仅影响产品质量和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严重时还会造成挤压机组非计划停车。因此,分析挤压机组造粒缺陷的成因及应对策略显得尤为重要。主要从物料性质、挤压机设备、切粒水系统等三方面系统总结了挤压机组造粒质量缺陷的成因,并给出预防措施及解决方案。根据生产实际和操作经验,工艺参数优化如下:筒体温度240~260℃,模板温度180~200℃,切粒水温度50~60℃,切粒机转速660~760rpm,切粒水流量≥420m3/h。这为后期处理造粒质量缺陷提供了可靠依据,从而确保装置长周期运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 为了得出户外运动服纤维在运行过程中的动态黏弹性能,利用动态黏弹分析设备考察和分析其变化规律。选择户外运动服作为性能测试研究的实验原材料,并通过抽丝工艺获得运动服纤维。在实际环境下安装测试设备,设置相关的客观测试条件与动态黏弹性能测试指标。通过记录相关的性能变化数据得出结论:在线性黏弹性区域内,温度与运动频率不会对纤维的应力与应变产生影响,在非线性黏弹性区域内,户外运动服纤维发生了复杂的松弛和转变,在不同运动频率的影响下,动态黏弹性变化模量呈下降趋势,在不同温度的影响下,动弹黏弹性变化呈周期性变化。

  • 建立了采用HCl-HNO3体系消解试样,聚氨酯泡塑分离富集,硫脲解脱,火焰原子吸收法进行测定矿石中金含量的方法。实验对矿石中金的吸附方式进行了优化,利用聚氨酯泡塑分离富集矿石中的金,并对富集了金的聚氨酯泡塑进行不同浓度硫脲解脱液试验,得到了矿石金在实验过程中的最佳硫脲解脱液浓度,通过对该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加标回收率进行试验,所得到的测试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该方法具有前处理简单、污染小、检出限低、精密度和准确度较好等优点,适用于大批量地球化学样品中金的分析测试。

  • DB-WAX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检查藿香正气水中乙醇量

    吴丽荣;陈肇娜;苏丽婷;石焱芳

    150-152

    用DB-WAX毛细管柱气相色谱仪,建立以正丁醇为内标物质的内标法,检查藿香正气水中乙醇量。以美国安捷伦公司DB-WAX石英毛细管柱(30.0m×0.25mm,0.25μm)作为分析用色谱柱,进样口温度:200℃;进样量∶1μL;分流比20∶1;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温度:250℃;氢气流量:30m L/min;氮气流量:40m L/min;空气流量:300m L/min;采用程序升温的控制模式。在选定的条件下,乙醇与内标物分离度高,乙醇在1%~8%范围内线性良好(r为0.9998,n=5)。本法快速、简便、准确,适用于藿香正气水中乙醇量的检查。

  • <正>竭诚提供蜂窝芯材胶、面板胶、金属橡胶型胶黏剂等产品和技术服务蜂窝夹心胶黏剂J-71、J-123、J-80蜂窝夹芯胶粘剂J-71:多节点T型剥离强度(kN/m)室温:≥2.3 150℃≥1.0多节点T型剥离强度(kN/m)J-123:多节点T型剥离强度(kN/m)室温:≥2.8 150℃≥1.0 175≥0.7多节点T型剥离强度(kN/m)特点:粘接强度高,工艺性能好,耐热性优良。J-123胶可用于制造高密度的铝蜂窝芯材。